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3-07-14浏览次数:14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作者: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摘 要: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利器”。当前中职教师教育政策和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以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根据中职教师教学的独特性,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以个体专业自觉为基础,由岗前培训、岗位教学反思、校本培训三个环节构成的中职学校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反思;教师;培养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推进,如何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考尔德希德(J.Calderhead)和盖茨(P.Gates曾指出“成功、高效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R.Posner更是十分形象地呈现了教师成长的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还有研究者指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反思既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诸如此类的论述中得出一个结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的利器

一、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基于中职教师教育政策的视角

近十年来,教育部围绕中职教师教育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构成了中职教师教育的政策体系。通过梳理发现,这些政策文件不约而同地涉及教师教学反思这个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关注

2013 9 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纵览《专业标准》,发现在“基本理念”中倡导中职教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基本内容”中要求中职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 “实施要求”中鼓励中职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从整体上看,《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中都涉及教师教学反思。《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专业标准》如此关注教师教学反思,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师资培养培训院校(机构)、中等职业学校势必会着力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关注

教育部2019 10 月发布《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围绕中职教师的培养设计了三级认证体系。梳理《认证标准》(第二级)发现,在“毕业要求”部分将“学会反思”作为独立的维度呈现出来,要求师范生“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在《认证标准》(第三级)“毕业要求”部分将“反思研究”作为独立的维度呈现出来,要求师范生要“深刻理解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企业实践、学生就业、用人单位要求等不同角度反思并改进教育教学的习惯”。在“合作与实践”部分的“管理评价”维度,将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作为评价师范类专业的重要指标。

根据《认证标准》的部署,在中职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他们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反思习惯,更要让他们意识到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认证标准》作为培养中职教师的指南,需要培养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按照《认证标准》的要求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

(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关注

2021 4 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正式建立。梳理《职业能力标准》发现,在“自主发展能力”领域的“注重专业成长”维度,将“反思改进”作为独立的指标列出来。《职业能力标准》强调,要使师范生“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衡量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尺,培养院校应根据《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梳理,上述三份文件从反思意识的培养、反思方法的掌握、反思习惯的养成、反思价值的认识等维度高度关注(准)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这些文件作为中职教师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政策上为(准)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基于中职教师教学实践的思考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这就意味着中职教师在培养目标、教育对象、职业活动等维度上与普通高中教师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意味着中职教师更需要掌握教学反思能力?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从中职教师教学实践的视角探讨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反思能力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换言之,中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掌握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完成要求中职教师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对中职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尤其是以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专家教师的教学等为参照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据此寻求解决策略、付诸行动的教学反思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得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 而且能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扎实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反思能力

中职学生普遍动手实践能力强,但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课的学习存有畏难情绪。很多学生思想意识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上存在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现象。面对中职学生这种特殊的学生群体,中职教师需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兼顾,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激励者, 集“经师”与“人师”于一体。这不仅要求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并采取行动,还要有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引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动需要教师拥有教学反思能力

在职业活动方面,“职业院校教师要熟悉岗位的职业能力,就需要定期到企业学习,到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去了解所教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状况及发展趋势等”。简言之,中职教师在完成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要深入相关行业、企业甚至社区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中职教师来说,他们不只是课程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除此之外,教师应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鉴定,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反思并适时做出调整。比如在项目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必须学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开发教学项目,学会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寻找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项目,确保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培养目标、教育对象、职业活动等维度来看, 具备教学反思能力的中职教师能更科学、更高效地完成其教学实践活动。这从教学实践活动的视角为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性。

三、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机制

从前文对中职教师教育政策和中职教师教学实践的分析来看,无论职前还是职后,都应着重培养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美国教师教育研究者瓦利(L.Valli)总结了出五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模式,分别是技术性反思(Technical Reflection)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De- liberative Reflection)、人格性反思模式(Personalis- tic Reflection)、批判性反思模式(Critical Reflec- tion[5]。这五种模式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在借鉴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职教师教学实践的独特性设计了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机制。

(一)岗前培训

一般来说,教师入职前都要接受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其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基本的规范和引领。从当前中职教师教育政策来看,需要将教学反思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确保其在入职之初就能将职前对教学反思的认知与职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联结起来,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鉴于此, 围绕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岗前培训中设计了教学反思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案例剖析两种活动。

1.学习教学反思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对中职教师来说,他们在职前教育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教学反思理论,对教学反思的内涵、价值、方法等问题有所认知, 在岗前培训中系统地学习教学反思理论,为其教学反思工作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看,需要根据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中选取适切性较强的内容纳入到岗前培训中来。一般来说,岗前培训中的教学反思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为何反思”“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这三部分内容。在“为何反思”中,需要使中职教师明确教学反思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反思,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在“反思什么”中,需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活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发展等维度展开;在“怎么反思”中,要引导教师理解教学反思的过程,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环节和主要策略,比如中职教师可以按照“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付诸行动”的步骤来完成教学反思工作,通过访谈学生、同事、技术专家,听评课,参与企业实践等途径获得反思的信息,运用撰写反思日志、开展反思对话、实施微格教学、开展行动研究等方法来完成教学反思。

2.剖析教学反思案例

通过学习教学反思理论,教师对教学反思形成了整体的认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是人们学习理论的终极追求。钱伟长先生曾指出,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为了帮助中职教师理解和运用教学反思理论,做到学以致用,需要在岗前培训中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反思。

剖析教学反思案例的前提是科学地筛选案例,要确保案例的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需要;二是形态多样化,既要有成功的案例,又要有不足的案例,让教师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教学反思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案例筛选完成后要引导教师去剖析案例,需要从教学反思的内容、环节、策略等维度展开,重点分析教学反思案例的成败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正案例的措施,确保教学反思理论能够在案例剖析中得到运用和深化。

(二)岗位反思实践

在岗前培训之后,教师将会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此时,课堂教学就成了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主战场”。教师教育研究者布威克班克和麦吉尔(A. BrockbankI. McGill)认为,“教师反思不仅是个体的,而且也应该有团体反思,教师团队也应对行动中的反思进行集体反思”。鉴于此,在岗位反思实践环节设计了共同体合作反思和个体独立反思两种实践活动。

  1. 共同体合作反思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教师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合作与互动的结果。即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与学生、同事等“专业伙伴” 的合作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原有的认 知结构才可能遭受‘扰动’而引发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教师必须通过主动反思的过程来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实现新的认知平衡。”这就需要将教师置于实践共同体中来培养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对中职教师来说,常见的共同体主要有师徒结对、教研组、校企合作组织等。

在每一种共同体中,都可以有目的地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师徒结对中,作为师傅的教师要听徒弟的课,同时要求徒弟进行教学反思,师傅需要对其教学包括教学反思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徒弟的教师也要参与师傅的教学活动, 并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比,从而反思自身不足。

在教研组中,可以通过“听课—说课—评课” 等比较常见的教研活动来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先由教研室中的一位青年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听课,然后由授课教师说课,其他教师评课,最后由组长总结。教师在评课时,往往会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参照,思考他人教学中优劣之处。对评课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授课教师在接受教研室教师评课时,会根据自身的教学进一步思考自身教学中优点、缺点及其改进措施。对授课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教学反思。除了“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外,教研室经常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公开课活动、观摩课活动等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2.个体独立反思

从本质上看,教学反思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对话,是“主体的我(I)”对“客体的我(Me)”的审视、检讨与重构,是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并存的行为。这种心理活动如同“黑箱”,他人无法窥见。这就需要教师将其心理活动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反思日记是比较常见的形式。

教师反思日记,就是教师用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对过去或当前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实践活动的反省、调节和重构过程记录下来,按照既定的格式或体例呈现在文本中。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时,需要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在指导时, 需要让教师明确教学反思日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发展等维度来撰写。对于如何搜集教学反思的信息、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了解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聆听同行教师的点评,走访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深入企业一线参与技术攻关、技术培训等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对策,最后将整个过程以日记的方式呈现在文本中。

(三)校本培训

在岗前培训中,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教学反思理论,也运用所学的理论剖析了教学反思案例。在岗位反思实践中,教师参与了团体教学反思活动,也通过个体独立反思学习撰写反思日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具备了教学反思意识, 都掌握了教学反思能力,都形成了教学反思习惯。还会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反思对于专业发展的价值存有疑惑,或者在教学反思的某些方面会还存在不足。为了能完善或者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我们在校本培训中设计了需求导向式培训和反思型教师经验共享两种活动。

需求导向式培训

中职学校要把以教学反思能力为核心的需求导向式培训纳入到校本培训中。所谓需求导向式培训,就是以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为需求,并将此需求作为选择、设计培训内容的导向, 以使教师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或者继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在需求导向式培训中,中职学校需要根据教师个体独立反思的成果,如教学反思日记,来明确教师在教学反思上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并根据现状来选择培训内容。这些培训内容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实践的,比如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培训教师则根据日志的撰写情况,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型教师的经验共享

反思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具有反思品质且通过教学反思确实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对于中职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来说,反思型教师的经验共享更多是提供一种示范和引领。这种示范和引领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思型教师现身说法,从个体生命史的视角分享个体职业生涯,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学反思之于专业发展的价值;二是反思型教师以案例的形式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享自己对教学反思的认知, 共享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展现教学反思日记的撰写过程及其文本,探讨教学反思的瓶颈及其解决对策。前者是为了增强教师对教学反思能力的信心,后者则是为了解决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中的问题。除了面对面分享外,还需要以虚拟平台为载体开展无缝分享。具体看来,中职学校要组建微信群、QQ群等虚拟平台,借助这些虚拟平台,反思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中职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向反思型教师甚至同事们请教自己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四)教师专业自觉

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机制的良性运行,既需要中职学校的谋划和推动,更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积极响应。对此,杜威曾指出,“要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三种心态:虚心的态度、富有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投入”[10]。上述三种心态折射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熟知的教师专业自觉,即“教师意识到自身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以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的意识和自觉行为”。在中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自觉水平,驱动教师在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具体而言,在岗前培训环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积极参与岗前培训中的各种活动,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反思理论,并努力通过教学反思案例剖析等活动理解、运用教学反思理论;在岗位反思实践中,立足自身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活动,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教学反思理论开展团体反思和个人反思,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志,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反思工作;在校本培训环节,根据教学反思查缺补漏,积极参与经验共享活动,培养自己的反思性思维。

四、结语

中职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机制由岗前培训、岗位教学反思实践和校本培训三个环节衔接而成。在岗前培训中,教师基本掌握了教学反思理论,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反思习惯,有信息技术人员负责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的制作,还需要有相关人员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审核、配图、文字说明等,同时也需要有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对课程内容、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等的设计出谋划策。

总之,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需要加强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质量建设,正确处理教材思想性、科学性、适切性和相关性的关系问题,处理好知识传授、发展能力和培养个性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不同学段、不同专业教材之间的有机衔接问题,确保教材的完整性、先进性、适应性、可接受性和简洁性。